告别强制配储!多省储能补贴新政激活市场新活力
来 源: 原创
作 者: 中和储能
发表在: 前沿资讯
发表时间: 2025-05-22 11:18:36
自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取消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要求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接连发布多项新政,中国新能源产业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策风暴”,也加速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驱动”转型。
136号文后,各省地方政府政策呈现以下趋势。补贴形式多样化:从单一装机补贴转向放电量、容量补偿、虚拟电厂激励等组合支持;市场化导向增强: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容量租赁等机制引导储能参与灵活调节;技术差异化支持:对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给予专项扶持。
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据实际放电量给予奖励,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可按首年申报标准连续3年获得奖励,每千瓦时储能容量的年电量奖励上限600kWh。独立储能0.35元/kWh,用户侧0.2元/kWh,奖励期3年。奖励要求及标准见下表:

其中对高比例先进技术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固态电池、液流电池能等具有高安全可靠性的先进技术),按照先进技术设备投资高出常规锂电投资的40%,另行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个项目奖励上限5000万元;3月12日,内蒙古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建设的通知》,对纳入自治区规划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向公用电网的放电量执行补偿,补偿标准一年一定,2025年度补偿标准为0.35元/kWh,执行时间为10年。
136号文件出台后,截至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及地区发布了2025年储能补贴政策,涵盖放电补贴、投资补贴等。其中,浙江的放电补贴水平较高,能够达到0.8元/kWh。

取消强制配储并非“放任不管”,而是通过解除行政束缚来激发储能市场的内在活力。随着各省细则陆续出台,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将加速从政策蓝图转向实践深耕,从国家差价合约到地方真金白银的奖励,从峰谷套利到容量补偿,这种"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格局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市场规律作用的必然体现,标志着我国能源体系现代化迈入崭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