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氟离子交换膜不是概念,是被验证的答案|150+用户实测结果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中和储能

 - 发布时间:2025-11-21

【概要描述】PBI、SPEEK液流电池膜第一阶段的用户共识。

        中和储能的非氟离子交换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自一条跨越十余年的技术路线。创始人谢伟博士在美国从博士、科研到产业化阶段持续深耕非氟膜体系:从德州大学的博士课题建立非氟膜理论框架,到与杜邦、3M等行业巨头合作验证工程化可行性,再到与哈佛大学、南卡大学推进性能突破。

        2021年,谢博回国成立中和储能,并与中南大学联合开发非氟离子交换膜,持续攻关材料结构、制备工艺与应用适配。经过多年研发与反复验证,PBI、SPEEK等非氟离子交换膜已完成中试生产验证,具备商业化量产能力

https://www.z-henergy.com/article/gzh_cj_img/article/ast1_134615_2147.png

        材料不是靠宣传,而是靠用户应用及评价。过去两年,国内外用户陆续采购并测试我们的PBI、SPEEK液流电池膜,主要来自高校和液流电池企业实验室。我们追踪了150+家用户的实测反馈,形成PBI、SPEEK膜第一阶段的用户共识:

  • PBI液流电池膜:已经客户验证适用的体系有-全钒钛溴等液流电池技术路线;

  • SPEEK液流电池膜:已经客户验证适用的体系有-锌锰锌溴锌铁全铁等液流电池技术路线,及电渗析分离

        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非氟离子交换膜,甚至多次复购、测试不同批次的膜产品,并不仅仅因为它“更便宜”,而是在真实测试中看到了非氟膜的核心价值,欢迎大家尝试将非氟膜用于更广泛的技术体系,让它的这些价值得到更大的利用:

  • 成本更低:价格较主流全氟膜低30%以上,显著降低系统成本;

  • 性能更优:关键指标(EE/CE)全面优于全氟膜,提升能效与收益;

  • 环境友好:从根本上杜绝全氟化合物(PFCs)污染,绿色可降解;

  • 技术领先:率先实现非氟离子交换膜的商业化应用与工程验证。

https://www.z-henergy.com/article/gzh_cj_img/article/ast1_134128_7194.jpeg

PBI液流电池膜与商业化全氟磺酸膜电池性能对比

https://www.z-henergy.com/article/gzh_cj_img/article/ast1_134140_3762.jpeg

PBI液流电池膜5000圈长循环测试:1kW电堆,恒电流密度运行240mA/cm²,因钒离子迁移导致的性能下降可通过混液恢复至初始状态


        非氟离子交换膜不只是趋势,而是经过验证的答案,十多年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突破,加上150+家用户的真实测试,非氟膜的工程化与商业化正在加速推进。

        随着液流电池体系快速演进,更多潜力仍在被行业探索,我们也期待更多团队加入应用测试,共同拓展非氟离子交换膜的边界——每个工况、每份数据,都可能推动产品发现新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