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无法满足发电侧集中式储能的要求

分类:前沿资讯

作者:康sir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11-01 09:07:41

【概要描述】锂电池无法满足发电侧集中式储能的要求!

伴随着国务院10月24日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华为签下沙特1.3Gwh储能订单的消息,锂电储能类上市公司股价纷纷暴涨。


但是在这里,我们有一个观点:在发电侧容量型储能场景中,锂电池无法满足要求。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释为何有如此观点,仅供参考


1、从安全的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安全事故:

4月16日位于北京大红门的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的储能站爆炸,造成两名消防员牺牲,一名员工失踪。


7月30日上午,特斯拉在澳大利亚Geelong附近的Moorabool新建设的维多利亚大电池项目在测试期间起火,大火连续燃烧了多日才熄灭。

9月4日,世界上目前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一期容量达1.2GWh的加州Moss Landing储能项目因电池发生热失控而暂停运行。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内,全球范围内的储能项目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大型事故多达26起。而引起锂电池储能电站起火的原因有很多,但目前尚没有完善的预防及消防策略。


北京大红门事故发生以后,9月24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规定。

其中第十五条规定:新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必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电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统,梯次利用电池均要取得相应资质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已建和新建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须建立在线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电池性能参数,定期进行维护和安全评估,做好应急预案。


不管是梯次利用还是全新的锂电池体系,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都导致锂电池无法让发电侧业主放心的用于储能。



2、从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结构来看


今年上半年锂电储能系统招标的EPC价格基本在1650元/Kwh,如下图所示。




我们再看一下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结构:

          


从成本结构来看,虽然电芯占比接近50%,但非常多推广锂电池储能的行业人士依然坚信电芯成本将继续快速下降。

然而随着今年动力电池的需求暴增,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正极材料上涨超200%,电解液涨幅超150%,最终价格也传导到了电芯上面。10月25日,比亚迪发布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电池价格将上涨不低于20%。按照这个成本组成结构,电芯价格将至少上涨到780元/KWh以上。

所以短期内电芯成本持续降低的预期落空了。


      

3、从全寿命度电成本的计算来看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说用户侧的储能还有保障属性的话,那么发电侧储能最本质的属性是交易。

存储的电量最终需要并网输送出去,而并网的价格如果低于储能的成本,那么每存储一度电都要亏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政策性补贴,哪一家企业会来存储呢?

目前国内储能行业都缺乏科学的储能系统全寿命度电成本计算方法和标准,中和储能通过引入美国能源部公布的平准化全寿命度电成本核算方法,开发了中和储能度电成本计算器:NeLCOSTM 免费提供给大家使用。


通过该计算器的计算,一个储能2小时,寿命10年的锂电储能系统,不算买电价格,在电芯涨价之前的储能度电成本超过0.6元/kWh。这个价格远超发电企业的并网价格(0.3-0.5元/kWh)。所以在发电侧的容量型储能应用场景中,锂电池尚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通过对储能系统成本结构分拆和标准化计算,中和储能推出免费的储能系统度电成本计算器: NeLCOSTM   可以实现对多种储能系统在不同配置参数下的度电成本进行核算,有兴趣体验的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或者扫码访问:

http://nelcos.z-henergy.com/

关于中和储能 NeLCOSTM度电成本计算器的介绍及计算可靠性,请参考以下链接:

如何科学地计算储能系统的度电成本?


通过测算多种新型储能技术的系统成本,我们找到了

全寿命度电成本最低可接近甚至低于0.2元/kWh的储能技术,以这个储能成本加上风光发电的成本足可以PK目前的火力发电成本,由此可以解决未来风光发电取代火力发电的经济障碍。


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文章,将会为你带来更多的低成本储能技术介绍。


相关文章:

美国能源部拨1790万美元加速开发液流电池生产技术

19亿人民币!1490万美元!重金加持的液流储能电池有什么优势?

全球化学储能技术前瞻分享回放(上)

全球化学储能技术前瞻分享---长时储能液流电池(下)


中和储能公司简介:

深圳市中和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立足于研发、推广与应用储能技术,旨在通过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应用助力于实现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发展初期,公司专注利用在储能领域已经积累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杰出的研发能力向中国储能市场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同时,公司着重于对中国储能市场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中国市场研发或引入最先进、最有效的储能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液流电池系统,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离子交换膜。